时事论坛

美对华战略的升级

untitled.png                          作者:孙新

     最近香港的暴乱引发国内外舆论广泛关注,人们对香港少数暴徒的暴行感到吃惊的同时,越来越关注更深层次的原因。 而美国参院通过所谓的涉港“人权与民主法案”却给了世界一个清晰的回答:原来是美国在支持香港的暴徒,正是美国敌视中国的势力在香港组织,煽动了这场暴乱。

纵观美国的所作所为,令人愤慨。  美国众院和参院的做法表明,美国已经把背后支持港独暴乱,转为前台赤裸裸公开为香港暴徒撑腰。  这也表明,美国已经把遏制中国发展的战略,升格为破坏中国发展的战略,我们对此必须保持严重关切。  美国对中国开打贸易战以来,采取的战略战术不断变化,不断升级。它采取的三步曲是:从制裁,到遏制,再到破坏。步步紧逼,毫不留情。  在贸易战开始时,美国政府对中资企业采取多项制裁措施,包括中兴、华为等科技企业,和大批的中国制造业,  如风能发电,高铁产业以及家电公司纷纷被“301调查并加以制裁,严重影响了中国企业的正常发展与市场经营,造成中国产业工人的大量失业与收入降低,影响中国整体经济面的稳定发展。  美国的第二步就是在制裁的基础上采取了全面遏制中国发展的战略。  美国政府公开反对中国发展自己的高科技产业,在技术,人文交流,合作投资,以及教育科研领域对中国采取了全方位,最全面的“遏制”,不给中国企业发展留下足够的空间,  也不给中国企业转型提供必要的机会,所以美国政界中与中国脱钩分手的言论一时甚嚣尘上,其根本目的就是希望利用一切可能,一切手段阻止和遏制中国的发展势头。 

如果说前面所说的制裁遏制算是美国对中国采取的是文招,如果此招达不到目的,  美国还有一个武招,就是搞破坏,借某个事件,挑动矛盾,制造混乱,为中国发展制造最大麻烦,以便美国政客可以浑水摸鱼。这就是美国下决心要搞乱香港的根本原因。  美国少数政客十分擅长使用文武两手,前者伺机搞和平演变,后者窥探搞武力颠覆,目的就是一个:决不让中国舒舒服服的搞经济,决不想看到中国实现其复兴的梦想。  类似做法在阿拉伯之春中获得成功,在埃及,以及东欧国家中都制造了政权更迭,民族分裂的悲剧事件。  美国政客想把香港作为破坏中国经济发展的桥头堡,或者是试验田,培养美国的势力圈,为颠覆整个中国提供实践经验和具体措施。  可以说,香港暴乱就是美国不惜孤注一掷的尝试,企图为未来如何更有效的破坏中国发展积累点经验。  毛泽东主席曾经一针见血的指出捣乱,失败,再捣乱,再失败,直至灭亡,这是帝国主义......的逻辑。” 

美国政客在香港做的一切,正是捣乱与破坏的合流,妄图彻底搞垮中国。  中国对美国政客的破坏行径,既不感到陌生,也不感到吃惊,因为同样的做法,美国早在上个世纪的五十年代就反复使用过。  无论是在朝鲜战争中,还是后来封锁台湾海峡,美国的破坏行动从未停止过,现在更加变本加厉而已。 

美国政客似乎从来不会从历史中学习历史,也从来不思考一个简单的哲学问题:为什么中国会越压越强大,为什么中国发展越来越快?  在这个问题上,中国似乎真的要感谢美国的“帮助”:没有美国的“制裁”,中国企业不会深刻重视自力更生的重要性;  没有美国的遏制,哪有中国企业的空前团结?没有美国的破坏,哪有中国企业的创新积极性?没有美国虚伪的人权大棒,何来中国人民的清醒觉悟? 

总之,美国政客的确是做出了我们自己也无法做到的事情:让中国人民如此深刻而清晰的看透了西式人权与民主的欺诈特性,给中国青年补上了一堂极其珍贵的政治课。  在美国对中国的多重压力和破坏的特殊时刻,中国唯一正确的做法,就是中国必须集中精力抓好发展,决不能受到美国的干扰而动摇发展经济的目标,保证让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是坚定不移的政策目标。 

中国必须对美国政客可能采取的最恶劣的手段有足够的认识和最充分的准备。  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美国对中国发动的所谓贸易战,只是美国对华战略中的一个部分,美国打击中国的核心手段是推动香港式暴乱,进而打乱中国发展节奏,破坏中国发展的计划,最后达到搞乱全中国的目的。

我们这两三年中,主要精力被牵扯到贸易战方面,而美国政客却同时在香港做好了暴乱的准备,想给中国一个措手不及,美国就可以部分实现其政治目的。  我们过去在分析美国的贸易战手段时,曾经提醒注意美国可能会开辟另外一个战场与中国搏斗,这就是所谓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危险,美国正是采取了这种“声东击西”的战术,在香港掀起一股股反华恶浪。这个深刻教训值得研究。

中国十分重视如何把坏事转变为好事,香港发生的暴乱,美国政客的干预,最终会成为最好的历史教科书,它会教育中国青年和世界民众什么是真正的,什么是真正的,谁是中国人民真正的朋友,谁是中国发展的最大障碍。  不管风吹雨打,美国的制裁、遏制和破坏,都阻挡不了中国实现自己奋斗的目标。(责任编辑直言)

       ( 作者孙新 现就读石家庄体育学院系在校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