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论坛

常除私心杂念

  孟占锋

    私心胜者可以灭公就是说私心太重、私欲太强的话,就会使你丧失理智,做出一些于公不利的事。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剖析一些纪检监察干部严重违纪违法的根源,无不是私心杂念作怪,致使思想发生“霉变”,在各种诱惑面前难以自控,导致政治上蜕化变质、经济上贪得无厌、生活上腐化堕落,最终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受到党纪国法的严惩。

心正无邪,无欲则刚。在全面从严治党的背景下,党的各级纪检监察部门作为党内监督和行使国家监察职能的专责机关,肩负着党的信任和人民的期盼,承担着维护党章党规党纪和法法律法规的重要职责,打铁必须自身硬。作为纪检监察干部,我们一定要深刻吸取教训,牢记职责使命,始终把忠诚干净担当作为人生最大追求,常除非分之想、常弃利己之事,保持心灵纯洁。

要破除名利得失上的心浮气躁,强化淡泊名利、敬业奉献意识。当今世界,纷繁复杂,人的一生中常常会面临许多名利得失的考验,如何对待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操。古人云:“浮为名,躁为利”。如果一味地受名利思想驱使,患得患失,盲目攀比、追名逐利,甚至于强调个人利益至上,势必会被名利所拖累,不仅贻误工作和事业,更有可能走向毁灭。魏健、曹立新等之所以会失足、摔跟头,正是由于私心贪欲占据心间忘记了职责、责任,过分追求名利得失,不懂得满足和加以节制,缺乏豁达的精神和坦然的态度。殊不知,“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广厦千间,夜卧六尺;家财万贯,日食三餐”这个道理。所以,作为纪检监察干部必须始终保持政治上的坚定和思想上的清醒,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切实摆正个人利益与组织利益、人民群众利益的关系,自觉以平常心态对待名利得失,把本职岗位作为干事创业的舞台,把践行宗旨、履行使命作为矢志不渝的人生追求,爱岗敬业尽职责,兢兢业业干工作,埋头苦干做贡献。

破除权力使用上的任性滥用,强化警惕诱惑、崇廉尚洁意识权力是什么?现实生活中一直演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答案:一种是把权力当作组织和人民的信任与重托、责任与担当,像焦裕禄、孔凡森、郑培民等,勤政廉洁,在职一任,造福一方,留下一世英名;一种是把权力当作个人或少数人捞取好处、谋取私利的工具,像朱明国、金道铭、钟世坚、陈重光等,官德缺失,滥用职权,大搞权钱交易、权权交易、权交易,结果身败名裂。可见,信任不能代替监督,权力是把“双刃箭”,用好了能使人建功立业,用歪了也会变成自己的坟墓。古人在官箴中说:“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权力有多大,风险就有多大。与普通老百姓相比,纪检监察干部手中多一份监督执纪权力,但也多一份金钱、物质、美色的考验,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坚持秉公用权、公正用权、依法用权、谨慎用权,时刻警惕方方面面的诱惑,自觉管住个人欲望,把住各种关口,切实防止权力私有化、商品化和庸俗化,真正做到在各种好处面前不动心,在人情关系面前不动摇,在党性原则面前不违规,坚守住廉洁奉公、一身正气的品德底线。

破除社会交往上的随心所欲,强化纯洁关系、谨慎交友意识。古人讲:“人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乎,不可不慎也。”生活中,我们需要朋友,也免不了与人交往。关键在于怎么交往,与谁交往,交往什么,为了什么?近几年,一些纪检监察干部信奉“多个朋友多条路,朋友多了路好走”,热衷于拉关系、交朋友,不辨良莠、唯利是图,结果被所谓的“朋友”拉下水,走向堕落,教训极为深刻。原屹峰、刘建营、明玉清等之所以走入歧途无不是与商人老板结交逐渐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帮一些老板办事收受钱财,目无法纪,令人唏嘘。可见,朋友有高低之分,交往有损益之别。对此,纪检监察干部一定要破除交往中的不良心态和功利倾向,看清社会交往的复杂性,绷紧“交往当中有政治,交往当中有陷阱”这根弦,树立正确的交往观。要注重把握分寸,提高交友层次,多交品格高尚的良友,以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多交富有学识的益友,以增长自己的聪明才智;多交勇于谏言的诤友,以纠正自己的行为偏差,纯洁净化自己的生活圈、社交圈。(责任编辑 求实)

 

(作者系郑州市纪委监委驻市教育局纪检组监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