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中文 | EN

当前位置:首页 > 民生动态

淄博烧烤视频上热搜,你领悟到了看似火热背后的非正常现象吗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周刊 发布时间:2023-04-15 字号:

淄博烧烤视频上热搜,你领悟到了看似火热背后的非正常现象吗?

淄博烧烤火了,并且上了热搜。看似正常的背后,你看到了烧烤火爆背后的非正常现象吗?我想大多数读者和视频爱好者都没有看到,有没有领悟到淄博烧烤看似火爆的背后,有什么非正常的现象吗?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一个国家和民族最大的和首要的问题就是吃饭,一个人只有吃饱了,身体才能健康,才能有力气去做事。如果一个人连饭也吃不饱,连命都顾不过来,还能什么做事,更别说身体健康了。相对而言一个国家和民族也是一样,要想这个国家稳定,首要的问题就是,老百姓得有饭吃,只有吃饱饭心才能稳,才能做其他的事情,反之则不能。

那么,为什么淄博的烧烤场面会火爆到网上,令百姓拍手喝彩称快,我想不仅仅是烤串的味道美,更主要的原因是符合和方便了百姓的生活需求。以及路边店成本低价格合理,百姓消费得起,所以才深得百姓的欢迎。此外,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这样深得民心的的路天烧烤店太少了,少的不仅仅是山东的淄博,乃至全国都寥寥无几。所以,三年的疫情基本过后,为了繁荣促进地方经济,淄博政府率先推出了露天烧烤店铺,没想到被疫情憋疯了的市民和外地来客,蜂拥而至坐满了露天摆摊场地。于是,摆摊的摊主日烤万串,好这口的百姓和外地来客,吃的是赞不绝口畅快淋漓,网上网下为这样便民的露天烧烤店喝彩不止。

而有一个问题需要讨论一下,露天烧烤不是淄博政府一家的独字招牌,为什么这几天一推出就火爆到了网上,媒体和网民喝彩,现场撸串的人流只顾吃的尽兴,却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淄博的露天烤串为什么如此之火。这个问题很正常也很简单,但看似正常简单背后的深意和现象,确是极其的不正常。

我们大家记得应该是早些年,大概是八九十年代吧。那个时候路边烧烤比比皆是,农民会到城里在街边摆一个摊,把自家地里产的瓜果梨桃,以及衣服什么的摆出来变卖贴补家用,那时候自然也少不了像膏药一样的小广告贴的满大街都是,如果有可能的话,感觉都会贴到脑门子上。但是不知从何时,就有了城管开始管理城市市容。在以后街头小广告基本被治理住了。于是,也就有了后来政府为了城市的环境卫生,将露天烧烤经营,农民进城路边摆摊卖自家产的农副产品,以及城市里生活底层的人,为了生计路边摆摊卖些商品,一刀切的统统被列为无照经营,被城管一律围追堵截,一些商贩见了城管犹如猫见老鼠,被追的东躲西藏。

于是也就有了,现在经常在网络媒体看到,几个年轻力壮的城管在街道上气势汹汹,耀武扬威的履行职责。不管是八十岁为了糊口摆摊的老人;还是为了生计卖气球的家庭妇女;亦或是自家地里种出来的瓜果蔬菜;亦或是走街串巷卖冰糖葫芦、爆米花糖等等所有摊贩,一律诉诸武力。要么把七八十岁的摆摊老人一脚踹倒,要么夺过卖气球妇女的气球用脚踏碎;要么砸碎果农菜农的篮子,强行没收装菜的车子;要么两个城管壮汉像捉贼一样,架着六七十岁老夫人的胳膊依法示众。于是,因自己的父母被城管暴打,惊吓的为了生活,跟着父母一起叫卖的儿童无助的哭喊;声嘶力竭,路人愤而怒视 而又爱莫能助,场面极其悲惨;以至于有幼稚的儿童追问城管:“叔叔,你们把卖棉花糖的撵到哪去了”?这样可笑滑稽,极具讽刺意味的场景,也只有今天的一些地方职能部门,城市的管理者才能做出的事情。

此情此景,令笔者和大多数吃农民种出来的粮食长大,还依旧有良心,而且自诩良知和良心暂且没有泯灭的人唏嘘不已。说不出是为农民只为了在城市街道两边,卖些自己的田地里出产出的瓜果蔬菜补贴家用;为了家里躺在床上住不起医院,看不起病的父母或者孩子,以及至亲的人,攒点看病的钱;或者是为了还在上学的孩子凑点学费;竟然被城管动辄随意打骂、或者没收,或者将摆摊卖的农产品用脚踏碎、砸烂的作为和场景感到莫名的愤怒和悲哀。这样脱离群众,殴打摊贩,像极了吃拿卡要,一身匪气欺压百姓旧时代的警察。

如此没有人性暴力执法,彻底压垮了一些底层摊贩,为了养家糊口而努力的人最后一丝希望的稻草,致使城管和摊贩以及社会矛盾升级,造成死伤报复和流血事件屡见不鲜。如此的结果笔者一度被震惊和惊吓到。这难道是我们需要的和谐社会,治理城市的方式方法吗?这是我们生活在底层的老百姓需要的结果吗?这是我们的伟人和无数先烈为之牺牲换来社会秩序吗?不,都不是……!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不正常的社会现象哪?笔者认为,首先是我们的城市和基层的管理者,完全脱离了现实生活,完全脱离了人民群众,他们就像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一群人。虽然张口吃农民种出来的粮食。但是,他们说出来的是大家听不懂的人话。他们不知道感恩,他们没有同情心。不知道怜悯农民兄弟的辛苦,觉得自己吃国家饭,端的是国家的碗。老百姓田地里的收成,百姓的生活疾苦于他们没有关系,他们只知道自己有拿国家俸禄,有贪不完的钱,有永远也吃不完的酒席巴结和应酬。他们锦衣玉食,心里哪里还听得到,或者是体恤到生活底层百姓的疾苦和诉求!

所以,一些管理者已经相当官僚了,官僚的不尽人情。他们既不会说人话,也不懂民心。既不知民心所向,也不知百姓最急迫最亟需解决的事情。他们不知道底层百姓看病不起有多艰难;农村的老人晚年生活有多清苦;也不知道农村抚养孩子和上学有多艰辛;也不知道如今的年轻人为什么不肯结婚;结了婚不敢要孩子;因为他们养不起。许多老人孤苦无依没有人抚养;身边这一切的一切看似平常,却又不平常的事情为什么会出现在今天这个社会里?这些管理者肯定没有想过,也没有在意过,因为他们除了缺少最起码的道德和良知,其他的他们啥也不缺。

说到这里书归正传,大家应该知道淄博烧烤摊为什么火到了网上。最简单的一句话就是,淄博城市的管理者的做法贴近民心,所以群众喜欢也拥护。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我们几乎所有的城市直到今天,都不允许摆露天烧烤大排档哪?为什么不让农民自产的瓜果蔬菜在城里摆摊叫卖哪?究其原因就是城市的管理者为了净化城市,为了所谓的环保城市达标,不惜熄灭人间烟火,关闭撤销拆除所有露天烧烤和大排档,以便达到他们所谓的卫生城市的名份。

但是,当三年疫情,造成经济严重下滑,百姓减少了经济来源,无法就地就业。所以,当潍坊淄博的露天烧烤被推出来,得到了一片赞美和叫好声。或许,用不了多久就会有其他的城市争相效仿。但是,就一些城市的管理者定向思维而言,笔者担心,不知道哪天,城市的管理者脑子一热,为了城市环境和减少雾霾,又会将便民的大排档露天烧烤,定性为无照经营违法违规,最后又被禁止经营将其拆除掉,这个结果不是有可能,而是极有可能。

目前,淄博的露天烧烤上了热搜的同时,也相应的带火了民宿。我想这是必然的结果。一个好的城市管理者,他所出的每个地方政策,首先想到的应该是民众,受益的首先也是民众,其次才是官员的政绩。因为不管是那一级的的城市管理者,他的职责和初衷都应该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而不是为了职位的升迁,绞尽脑汁花样百出,在形式上和面子上做些花架子迎合上级部门,出一些与百姓生活无意,而又脱离实际的政策,最后劳民伤财。今天号召百姓退耕还林遮蔽风沙保持水土流失;或者在田里栽树种经济作物;明天又让百姓砍树退林还耕,甚至把≥25º山坡上的树木全部砍光,毁坏本以保持完好的植被垦荒造田,这样今天极左,明天极右完全没有可持续发展的短视政策,既损毁了原有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也打破几十年保持良好的生态平衡,这些都不是我们国家和人民想要的地方政策。

我们的地方政策要亲民,地方政策要符合本地区人民的生活需求和发展。希望地方职能部门多像淄博政府学习,灵活的推出利国利民的政策,给当地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让百姓通过辛勤的努力,碗里有粮食,兜里有钱。,切不可因为一刀切的政策,让百姓生活不起,养不起家,年轻人娶不起媳妇,娶了媳妇不敢结婚,因为买不起婚房;结了婚又不敢要孩子,因为养不起。而那些缺少良知和专业知识,被资本收买连最起码的良心和操守都没有,个人修养不如一个胡同大妈品德的,那些被资本收买,只知道胡说八道为资本说话的专家也不要在胡言乱语了。也不要再说类似房子卖不出去,号召百姓赶紧买房子;生育率低了,号召百姓赶紧生孩子。银行没钱了,号召百姓赶紧存款……。

总之,在这些专家眼里,百姓就像一块抹布,用的时候顺手拿来,不用的时候顺手丢弃。胡言论语搞得百姓生活负担沉重,三代人上班买不起一座可以安居的房子,医疗费,育儿费。年轻的夫妻刚毕业就背上了房贷,上有老人,下有孩子。甚至死掉了也要几万块钱买墓地。生活的负担压迫的年轻人没有精力去创业。搞得民众要活活不起,死也死不起,这都不是我们的广大民众需要的社会形式。

淄博露天烧烤,火的不仅仅是烧烤。火的更是淄博市政府职能部门为民的诚心和诚意,火的更是民心向背的折射出来的民意。希望我们所有诚实的管理者,适当的放开非主街道和露天摊点,让那些生活底层的人,经营一些力所能及的生意,以便维持家用。而我们的市容城管和各相关单位,做好正确的引导和梳理工作。毕竟这些摆摊的民众都是老老实实奉公守法的人,他们生活稳定了,社会也会更加和谐,也相应的给国家减少了负担。如果我们城市的管理者,能设身处地的替那些小生意人和农民去想,我想就不会有城管暴力执法,你们放开一条可以经商的路,就等于给了无数家庭开通了一条可以活命的途径,反之,则是关闭了这些生活底层的人一条求生的大门。

就淄博露天烧烤满网火爆的同时,我想,我们的领导者是时候给百姓在医疗,上学,养老,住房上面减负的时候了。青年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给年轻人生活减负,释放年轻人强大的创造力,也是势在必行,只有这样我闷的国家才有未来。

毕竟,只有人民安居乐业,才有国泰民安!

中国纪检监察周刊杂志社概况   |    关于廉政周刊网   |    联系我们   |    诚征英才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法律顾问   |    在线投稿    |    本刊声明
主办:中国新闻文化传播集团    版权所有:中国纪检监察周刊杂志社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国 际 刊 号:ISSN-2409-5745    中国新闻文化传播集团注册证号:2181552    本网新闻资质备案号:64195043-004-12-16-0
电子邮箱:2008sgw@sina.com    联系固定电话:010-56246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