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中文 | EN

当前位置:首页 > 本港新闻

学而时习之丨一个具有保卫人民和平生活坚强能力的伟大国家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周刊 发布时间:2024-12-13 字号:

聚焦

第十一个国家公祭日
  • 奋进是对历史最好的铭记——写在国家公祭日设立十周年之际

    今年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设立十周年。12月13日,我国将在南京隆重举行2024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每一次对历史的回望,如同点亮一支民族精神的火炬。当刺耳的警报声再次响起,警醒华夏儿女牢记历史、珍爱和平,凝聚矢志复兴的磅礴力量。

  • 国家公祭日设立10周年:一组数据见证他们铭记历史

    今年是国家公祭日设立10周年。2014年12月13日,是第一个法定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自此,每年12月13日,国家公祭仪式都会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集会广场举行。从家祭、城祭到国祭,人们通过各种方式铭记国耻,强我中华。在国家公祭日到来之际,一组数据见证他们铭记历史、警醒未来。

  • 不能逝去的记忆

    新华社记者从2014年开始整体性关注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这一特殊群体,多年来持续寻访记录,累计采访百余名年逾八旬的老人。在记者与时间赛跑、抢救性拍摄记录的同时,幸存者也在不断离世,从2023年12月13日至今,又有6位幸存者相继离世。记者经过梳理,将离世老人的影像重新组合,表达悼念。历史不容忘却,记忆不能逝去。

  • “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记忆应该一代代传下去”——记《老华侨不沉默》日本神户放映会

    由日本“神户·南京心连心会”组织的纪录片《老华侨不沉默》试映版放映会10日晚在神户学生青年中心举行。纪录片以旅日华侨中日交流促进会共同代表林伯耀为主人公,讲述了他在日成长、积极搜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证据、为二战中被日强征华人劳工索赔的经历。“南京大屠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永久伤痛。我们海外华侨一直希望我们的日本朋友、全世界的人民都能了解。作为人类的教训,千万不能再有这样的悲剧!”林伯耀在放映会上说。

  • 美国旧金山华侨华人纪念南京大屠杀87周年

    今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87周年纪念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湾区各界华侨华人日前在圣何塞市的张纯如公园举行“南京祭”活动,悼念遇难同胞,呼吁世人铭记历史,珍视和平。

  • 部分照片首次曝光 南京大屠杀再添铁证

    一本相册拍摄于南京沦陷时期,共有73张照片。其中,记录侵华日军第二碇泊场(即南京碇泊场)常态运作情况的照片系首次曝光。卢彦名介绍,侵华日军第二碇泊场位于南京下关码头附近,在南京大屠杀期间,这里不仅负责侵华日军的后勤保障工作,还有一项秘密工作——对南京大屠杀死难者进行毁尸灭迹。

  • 祭忆之花

    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最常见的便是菊花,对历史的敬畏之心,对逝者的缅怀之情,对生者的温暖善意……都被倾注在这朵朵菊花中。

  • 南京举行大屠杀死难者家庭祭告活动

    第十一个国家公祭日到来前,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家庭祭告活动于12月1日启动。一大早,幸存者夏淑琴、刘民生、艾义英带着家人,赶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哭墙”前,鞠躬、献花、默哀,祭奠在87年前遇难的亲人和同胞。

  • 国家公祭日设立10周年 江苏将举行系列主题纪念活动

    今年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7周年,也是国家公祭日设立10周年。记者22日从江苏省委宣传部召开的新闻通气会上获悉,12月13日前后,江苏将组织开展以“勿忘国耻、圆梦中华”为主题的19项活动。

  • 本文来源:新华网


中国纪检监察周刊杂志社概况   |    关于廉政周刊网   |    联系我们   |    诚征英才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法律顾问   |    在线投稿    |    本刊声明
主办:中国新闻文化传播集团    版权所有:中国纪检监察周刊杂志社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国 际 刊 号:ISSN-2409-5745    中国新闻文化传播集团注册证号:2181552    本网新闻资质备案号:64195043-004-12-16-0
电子邮箱:2008sgw@sina.com    联系固定电话:010-56246678